明月鏡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開啟合作 引領中國鏡片光學技術創新
為引領中國鏡片技術創新,實現眼健康產業融合發展,8月3日,“中國鏡片第一股”明月鏡片與“中國光學搖籃”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全國頂尖的眼健康產業創新高地”中國眼谷在長春共同組織了“先進光學與眼健康融合發展論壇”。會上,明月鏡片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正式啟動兩大合作項目,以實現鏡片設計及光學檢測設備國產自主化。丹陽市委副書記趙志強,明月鏡片總裁謝公興,長春光機所所長賈平,溫州眼視光國際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徐良德以及各方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動。
圖|明月鏡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中國眼谷召開《先進光學與眼健康融合發展論壇》
賈平所長首先致辭:“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致力于推動‘光+’成果轉化,通過光學精密儀器為產業賦能,眼健康產業與光學息息相關,未來各方合作前景極為廣闊。”趙志強副書記則表示:“眼鏡產業是丹陽市的重點產業,其中,明月鏡片更是國產鏡片行業的領軍企業,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自主研發,持續創新,積極尋求與國內頂尖院所合作。相信,此次明月鏡片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中國眼谷的合作必將進一步推動民族品牌走向世界,贏得國際市場一席之地。”
圖|長春光機所所長賈平
圖|丹陽市市委副書記趙志強
呵護國人視覺健康 實現產業自主創新
面對中國鏡片行業發展現狀與需求,明月鏡片總裁謝公興表示,“目前,我國國民視覺健康已上升為重要的公共問題。我國近視人口超6億,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老花眼人口近4億,將達總人口的三成;同時,還有白內障、視網膜黃斑病變等致盲眼病。但其實,這些眼病都是可以通過一定的干預措施來降低發病率。所以,中國鏡片企業需要轉化思維,要從呵護國民視覺健康的角度進行戰略考慮。”
圖|明月鏡片總裁謝公興
然而,現階段,國內眼鏡行業依然面臨著核心技術“卡脖子”,缺乏產業自主權的問題。無論是鏡片原料、中高端制造裝備還是鏡片檢驗檢測設備,大多受制于國外企業的控制。這也是此次明月鏡片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中國眼谷深度合作的背景。
圖|明月鏡片總裁謝公興
“為此,明月鏡片將深耕鏡片研發,以科技為導向,充分融合眼科研究、光學應用、產品轉化,建立產業生態圈,引領國產鏡片的自主創新。”謝公興表示,“接下來,明月鏡片會進行四方面重要布局:首先是光學材料和光學設計,要填補國內空白,取代國外控制,這是明月鏡片與長光所合作的重點;第二是要設計符合國人眼球結構的光學產品,目前明月鏡片已經與中國眼谷已經合作成立眼科光學研究院,未來,希望建立中國人自己的眼球研究數據庫,基于眼科機理,在眼視光科技、近視防控、功能性鏡片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三是光學材料,目前明月鏡片已經成功研發出PMC超亮、超韌、1.71折射率、雙重防藍光等技術領先的產品,未來,還需要研發出更輕、更薄、更清晰,多功能的材料來滿足消費者對不同產品的需求;第四是工藝裝備,要實現高端制造的國產化以及驗配設備的國產化。”
明月鏡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兩項合作 引領國內鏡片光學技術
圖|明月鏡片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合作項目啟動儀式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是新中國在光學領域建立的第一個研究所,主要從事發光學、應用光學等研發生產。作為中國光學事業的搖籃,曾先后參加了“兩彈一星”、“載人航天工程”等多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近年來,為實現以跨學科、跨行業、跨領域的深入融合,長春光機所提出“光學+”的成果轉化理念,讓科研為市場提供更高效、更精密、更智能的解決方案。
圖|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光學中心研究員王孝坤
此次明月鏡片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合作,“經過4次現場對接、8次線上會議,1年時間開啟‘光+眼健康’合作,并正式確定兩大合作方向,包括:自由曲面軟件項目和檢測設備項目。”長春光機所光學中心研究員王孝坤介紹道,“對標國外的技術與設備,這兩個項目的開展將讓我們的眼鏡產業能夠用上獨立自主的國產化眼鏡設計軟件及光學檢測設備”。
明月鏡片中國眼谷產學研融合 提供眼健康解決方案
而作為中國眼視光產業高地,中國眼谷依托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充分發揮其優勢,支持企業項目開展科學提升、臨床研究、先行先試。
圖|中國眼谷執行主任徐良德在線演講
中國眼谷秘書長、溫州眼視光國際創新中心執行主任徐良德表示:“中國眼健康市場是一個增量市場和存量市場并舉的重大產業體系。眼睛又是一種特別的器官,具有生物學和光學的雙重屬性。目前,面對國人近視、老花、白內障等一系列眼病,需要通過‘光學藥物’治療。此次,與明月鏡片、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的深入合作,希望能夠帶來創新的產品,創新的科研成果,并最終投入市場,為國人的眼健康提供解決方案。”
此次三方的合作,將充分發揮明月鏡片在鏡片產業的豐富經驗、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在光學領域的科研優勢、以及中國眼谷溫州醫科大學在眼科領域的領先地位,共同推動鏡片行業的技術突破,引領行業的發展,為真正解決國民的視覺健康問題做出貢獻。
圖|長春光機所所務委員孫守紅向丹陽市委、明月鏡片一行代表作參觀介紹